十年磨一剑 ——记安徽省、集团公司劳动模范 孙明利
第一眼看见孙明利,给我的是一个书生的印象:瘦高身材,文质彬彬,沉稳内敛,在他微笑的脸庞上,还又透出精明和热情。然而让我想不到的是,他的领导、师傅以及同事们都说他是一员虎将:聪明干练、雷厉风行,既是技术大拿,也是管理行家!
1987年出生的孙明利,2007年自淮北煤电技师学院钻探工艺专业毕业后,就在淮海实业集团勘探工程公司从事了野外钻探工作。不久后加入中国共产党,现任勘探工程公司大口径分公司809钻机机长。工作10年来,他始终工作在野外生产一线,脚踏实地、乐于奉献,从一名普通的钻机工人成长为生产骨干、副机长、机长。先后获得勘探工程公司“五好职工”、淮海实业集团 “劳动模范”、“十佳青年”,安徽省“五一劳动奖章”等光荣称号。
刻苦好学提素质
从一名普通钻机工人成长为钻机机长,通常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,因为勘探工程的钻机机长要掌握大量的地质知识、机械知识以及管理知识,同时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很多经验。然而孙明利在短短的4年内做到了这些,成为该公司最年轻的机长!刚刚参加工作时,他就非常注重学习。和他一起参加工作的年轻人,工余时间经常出去喝喝酒、打打牌、逛逛街,他却找来相关书籍认真学习地质基础知识、机械基础知识、钻探机械设备及安装知识、泥浆泵工作原理、钻探对泥浆泵的基本要求、钻塔的基本技术参数等等方面的技术。工作中,他经常拿着小本子把遇到的问题记下来,把师傅讲解的要点记下来,把不同施工地点和不同钻机的钻进工艺和钻进方法记下来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就是时时处处用心学、时时处处用心思考,技不压身,多学点知识总是好的!对此,他的同学、也是现在的同事宋兴辉很是认同:孙明利上学时就非常用心,也非常聪明,课堂上老师让画的图纸,每一次都是他又好又快地完成。
打铁先需自身硬,孙明利深知这个道理。参加工作以来,他就埋下头来,沉下心来,一心一意学技术,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,积极为公司的技术改造出谋划策,为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。2010年9月,祁南矿大口径瓦斯抽排钻孔工程,孔深570多米,孔径达1.4米,是淮北矿区口径最大的钻孔,该孔地质松散,坍塌严重,施工难度大,极易卡钻,埋钻,脱口。钻孔若稍有偏斜,便造成套管下不去。不仅影响煤矿安全还会给公司造成财产损失。整整一年,他带领队友战斗在一线,闯过了一道道难关,保证了工程按质按量的完成。下表层套管时,大口径的套管总重量达到300多吨,现有的井架完全不能承受,加之地层容易坍塌,钻进完成后必须尽快的下套管,耽误不得。在废浆的排放问题上他想到了把套管内密封,利用泥浆浮力把它下下去,这个方法得到一致认同,确定可实施方案,利用泥浆浮力,结合后期配置,终于顺利把套管下到位,这类工程在全国范围内,成功的仅有10例,他带领的机组位列其中。这次的成功,就是得益于他的用心思考和技术全面。
雷厉风行硬作风
领导对孙明利的最大赞同和褒奖还在于他的执行力和硬作风,说他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雷厉风行,干脆利落,说干就干、干就干好,从不婆婆妈妈,拖泥带水!
2015年12月,在淮北矿业袁店一矿1022工作面抢险注浆救火工程中,夜里接到通知,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带队进场了。因为在野外作业,没有路,寒冷的早上,他就带着队友人拉肩扛,把设备运到场地。运送设备、安装设备、调试设备,短短一天就开钻了,领导们都竖起大拇指说:不可思议!施工中,越快的钻至失火层位,造成大面积煤层失火的可能性就越低。为满足任务需要,公司决定采取潜孔锤钻进,工期紧,任务重,加之人手不够,为保安全,他不分昼夜蹲守现场。
2015年夏天,孙明利带队在为淮北一家水泥厂打水眼井时,遇到石灰岩,一般钻机干不了。可是被大家称为“虎将”的孙明利偏偏不信邪,下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:用潜孔锤破碎岩石,同时用压风机鼓吹出碎石和岩粉。常规一个多月才能打好的水井,他累计用了8个多小时就完工了。
还有一次,在淮北矿业朱仙庄煤矿866-1工作面注浆堵水工程中,孙明利带领钻机人员,采用车载钻机这一先进设备,率先进驻抢险施工现场,在其他钻机刚刚开始抢险任务的时候,孙明利带领的钻机已经提前完成任务。在抢险的过程中,他忙而有序、科学合理的安排各项工作,没有因为忙而发生任何安全和质量事故,始终保持有序高效的进行抢险工作。
孙明利的硬作风不仅仅表现在工作中,还体现在生活上:参加工作第一天,他就和同事一起住在一个煤矿门口的一个老旧房子里,房子的土墙不时掉着灰皮,因为是在路边,夜里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搞得他们无法入睡。可是老同事告诉他们:有个这样的老房子住已经很好了,没有房子住的时候多着呢!不久他们就随着钻机组搬到了淮北矿业芦岭矿北边,一个废弃的养猪场居住,一个工友分到一间猪舍,硬是在猪圈里住了2个多月!还有一次,他们结束了野外钻进施工,饥肠辘辘地赶到宿州市西关的一个饭店,想吃顿像样的饭菜,可是当饭店老板看着他们一个个泥猴子一样时笑着说:我们有饭,可是没有餐具!他们只好挨饿继续赶路了。
技术领先树形象
“孙明利这个钻机队就是我们公司的“王牌”机组,设备最先进,钻探水平最好,代表着全公司的形象!”这是勘探工程公司的共识。
2016年底,淮北矿业朱仙庄煤矿“五含”帷幕截流疏干开采综合治理项目一开标,就引来了广东、陕西、河南等地的6家勘探工程队伍。勘探工程公司也派去了包括孙明利机组在内的三支钻探机组。施工中遇到了强大地压,300米深的钻头硬生生地被顶上来。怎么办?是遇难而退,还是知难而进?当然,前者不是孙明利的性格。他凭着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综合知识,反反复复调试设备、一次又一次修改钻进参数,不断研究钻进工艺,最后采用顶压钻进的办法解决了问题,保证了工程进度。目前这一工程正在进行中,而技术水平不高的队伍已经撤出了施工现场,这为展示勘探工程公司的整体水平、树立良好形象提供了绝佳机会。
近年来,孙明利所在钻机组先后完成了杨庄矿注浆堵水工程、朱庄矿抢险注浆工程、祁南矿大口径钻探工程、桃园大口径钻探工程等重要工程,经专家验收全部达到优质工程或特级孔标准,受到服务客户和上级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,为公司赢得了荣誉。 在为淮北矿业新办公区建设过程中,施工工地原来是矿井采空区,地层松散,坍塌严重,极易卡钻、埋钻,导致钻孔报废。汽车钻施工是露天进行,有时一天要搬家3次,所有设备重新拆卸安装,在夏季40多度, 冬季零下十几度的艰苦环境下,孙明利带着钻机职工一干就是一年,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忘我的工作热情,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,为公司创造产值1400多万元,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。2011年施工的祈南矿大口径,孔深570多米,是淮北地区最深孔,孔斜、在打孔、孔壁维护、下套管等工作中施工难度大,质量要求高。孙明利吃住在工地,带领机组人员不分昼夜战斗在生产第一线,在公司指导下,他严把施工流程关、技术关、工程质量关,每道工序他都仔细揣摩,保证了工程按质按量完成,为矿井生产提供了保障,彰显了公司的实力。
团结协作讲和谐
“我们队很多队友都比我年龄大,我首先学好尊重他们,时时处处与他们商量着来。”孙明利说到管理工作时,心态平和,一脸谦和。遇到队友家中有事,他都要前去探望,职工有了困难,他就帮助解决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孙明利一直坚持身体力行,拼搏奉献,无论刮风下雨,现场总有他的身影。他处处以大局和集体利益为先,注重细节管理,从自身做起,真心实意对待同事,尊重领导。始终坚持“安全第一”和“以人为本”的工作理念,开好班前会,抓好思想建设工作、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,使员工都树立起了强烈的安全意识。日常工作中,他严格要求钻机人员各司其位,各负其责,既要做到分工明确,又要做到相互协作,严格按照岗位标准化要求作业,一旦发现隐患,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。在拆安钻塔和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工作上,孙明利同志都是身先士卒,亲自指挥,带头苦干。此外,他还注重老工人的传、帮、带作用,在安排工作时,注意新老搭配,让老工人和新工人结对子,在工作中手把手地教,同时大胆地让新工人挑重担,将他们安排在重要的岗位上锻炼,充分调动了新工人学习技术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。他的同事们说:我们一起都是兄弟,一声令下,我们说走就走,说干就干,大碗喝酒、大块吃肉、大把挣钱!
梅花香自苦寒来,有付出才有收获。孙明利凭着对工作的严谨、对安全的执着、对企业的忠诚,以自己高超的技术和过硬的作风,影响和感染者身边的每一个人,在他的带领下,809钻机组成为一支作风过硬、敢打硬仗、稳定和谐的施工队伍,是勘探工程公司一线钻机机组的排头兵。
山高人为峰,志在巅峰的攀登者,不会陶醉于过往的脚印。在远离城市的喧嚣,舍弃家人陪伴的艰苦条件下,孙明利正以“十年磨一剑,一剑磨十年”的掯劲和毅力,不断研究新方法,探索新途径,为全力打造安全高效一流钻机队伍努力着!在平凡的岗位上,为企业发展无私贡献。